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对政治局会议关于纠正运动式“减碳”的思考

中国炉具网    作者:宏春观察    来源:宏春观察    日期:2021-08-02 17:04:06    浏览:679
100

        炉具网讯:观最近几天的各类媒体,以纠正运动式“减碳”为题的文章不少,但仔细阅读后感觉还有尚未说到位的地方,特此写今天的随笔,供大家讨论。

        政治局会议的内容,以新华社的通稿为准,因而需要引用,这里声明一下以免出现“知识产权”的问题。

        涉及碳达峰、碳中和的那段内容如下: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

        请注意,这么长一段只有两个句号或两句话;而且后面一段电力的内容算不算上面意思的接续,不同的解读也不一样,已经出现“见仁见智”的解读。
        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领句,也就是统领后面内容的话。

        这句话的重点在:统筹有序,这是一个完整意思,既要统筹又要有序。

        如果说这句话有所指,可能是针对社会上一些没有考虑统筹的、无序“抢先”的做法而言的。

        没有考虑统筹的说法还真的不少。例如,有专家说,每个地方都要碳达峰、碳中和,每个企业都要碳达峰、碳中和,这是“一刀切”的理论“先行”,是一些行业“一刀切”做法的理论基础,与国人常识:因地制宜、因时而动等是背道而驰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而无序,更成为一种常态,抢先“表态”,抢先“起跑”,这在“运动会”田径赛中属于“违规”行为;而做的人还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了不起”。其结果是,带动不少地方、不少行业纷纷表态。这种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就表态、没有具体方案就表态的做法,虽然在政治“站位”上是对的,但需要避免成为一种“风气”。如果成为一种风气的话,就会出现“空话满天飞”的情形,这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也是政治局会议希望纠正的内容之一。

        第二句话是: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是2020年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也是今年工作中的八项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与前面一句话联系起来,还可以理解为,尽快出台中央层面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既是统筹布局的需要,也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需要。

        具体而言,地方或行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需要在国家层面的总体框架内,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而不致引起匆忙表态,甚至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表态。

        后面的话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对统领句中统筹的进一步解释,要全国统筹协调、综合平衡,而不是我们有些专家说的每个地方、每个行业都要碳达峰、碳中和。其中的道理是,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不同,如有些地方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而有些地方却缺乏,让每个地方都发展可再生能源,行得通吗?即使都发展,投入产出能一样吗?

        所以,讲每个地方都要碳达峰、碳中和的专家,需要有些国情常识、需要有些科学分析而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

        纠正运动式“减碳”。这句话,尤其是运动式,至少说我在党中央、国务院文件中没有见过,这是第一次。如果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是对一些地方或部门没有考虑这些关系的警示,那么,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不仅仅是警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运动式的“减碳”呢?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第一财经(简称一财)在7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纠正运动式“减碳”指什么的文章中,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齐教授将运动式“减碳”分为两种:一种是虚喊口号、蜂拥而上,抢风口、蹭热度、追热点;另一种是过度行动,超出了目前的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切实际的行动。

        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了解释,却还是难以让人们有切身感受。这里还要再举一个例子:大跃进,大炼钢铁。那时,全国上下到处都要炼钢铁,一些小县城甚至小镇也要大炼钢铁。由于缺乏原料、缺乏高炉,群众要“砸锅卖铁”支持炼钢铁。最近参观一个钢铁企业,他们还留存当时建的两米的“高炉”照片!

        后来许多匆忙上马的钢铁厂下马了,成了“夹生饭”,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群众生活。

        前车之鉴,应当吸取!

        接着是: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对“先立后破”,一些文章已经做了解读,而且内容还不少,依然感到尚不系统、全面。已有解读,还是引用一财文章的内容: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先立后破”是指:先把减碳的基础设施做好,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去煤减碳。具体来说,包括新能源系统、电力体制改革、碳排放权交易等多方面工作。

        林伯强强调,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需要高质量增长。如果先破后立,那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先立后破是最为稳妥的做法,现阶段保障能源安全、电力充足稳定供应依然重要。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7月24日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指导意见。这是顶层设计,涉及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其中,“1+N政策”将很快发布,将从十个领域加速转型创新。

        事实上,“先立”的内容也是多层次的。根据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的精神,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个人以为至少有三个层次:

        制度层面的“先立”,是解振华特使先生提出的“1+N”政策体系;

        产业层面的“先立”,不仅是林伯强教授提出了“能源”,还应当包括其他产业。大致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从能源上看,应当有序地推进建立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包括合理的能源结构,尤其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由于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体系,将对电网和电力体系带来新的挑战,本人在一些文章中已经做过专门讨论,这里需要再次强调:面对未来新能源发电上网的不确定性,需要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来支撑,也就是说,不仅原来的基础设施需要改变,而且原来的理论支撑体系也要改变,原来是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老三论),而新的理论支撑体系是突变。

        理论、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新三论)。

        从产业层面看,产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能源生产的目的是保障消费,我们不能强调“压产能”而不让群众消费,那样的话,是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吻合的,也是需要避免的。从产业布局看,应当考虑四个层面的事情:

        一是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产业不能关停;

        二是“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不能关停(新华社通稿前面提到的几项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统筹内容);

        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项目不能关停,一些地方提出的“补链强链”项目需要根据国家已有的管理根据:质量、能效、环保、安全等“尺子”进行评价考量后确定;

        四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贫困地区脱贫后国家资助的“五年”扶持项目不能关停。

        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就不做解释了。从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优化的角度看,还需要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的情况发生。

        公众层面的“先立”: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毕竟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改善民生,这也是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的精神所在。

        最后一句话,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

        这句话,既可以认为是“减碳”的当务之急,也可以看做是今年的工作安排。

        这句话提出的背景,个人以为是,今年年初,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乃至地方性规定。从宽泛意义上说,“拉闸限电”不能是现代化的“象征”,因而需要做好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而不能经常性的“拉闸限电”。

        这句话推而广之,对一些行业的无序扩张,需要进行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在这方面中国建材行业的控制产能的做法,收到了预期效果,减少恶性竞争、提高价格。

        这也正是OPEC成立之初的设想,但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的建材行业却做成了,这也是我国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之一。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对文件内容的解释也是见仁见智的。

        找电供暖设备、壁挂炉、秸杆捆烧直燃锅炉、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炉具、洁净煤采暖炉、空气源热泵、蒸汽发生器,到清洁取暖博览会。

原标题:对政治局会议关于纠正运动式“减碳”的思考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