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北京生态涵养区试点生物质清洁供暖,专家怎么看?

中国炉具网    作者:管理员    来源:炉具网    日期:2024-08-26 15:36:25    浏览:654
100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这些资源用好了是个宝,用不好就是害,北京市应研究出台生物质代煤总体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实现‘散煤清零’,这不仅对北京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示范意义。”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表示。

在日前召开的以“推动农林固废能源化利用,助力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北京市农林固废能源化利用座谈会上,来自业界30多位权威专家、北京市及部分区县的能源、农业、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领导围绕如何推动生物质清洁取暖与供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话题交流探讨、建言献策。

生物质供暖被纳入双碳“1+N”政策体系

生物质能作为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等特点。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

近年来,北京市接连出台多项支持生物质清洁供热政策。2023年6月,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发布的《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提出,研究推进生态涵养区生物质能资源能源化综合利用方案;同年11月,北京市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生物质能供热发展,在生态涵养区利用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稳妥有序采用低污染、高能效的生物质能供热技术,依法建设农林生物质供热项目。

“双碳”背景下,发展生物质能已然成为实现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减污降碳的现实举措,也是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兜底措施与重要补充,生物质清洁供暖已被纳入双碳“N+1”政策体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任彦波介绍说。

北京试点“生物质代煤”意义重大

据北京市农业局农村能源办公室原主任史殿林介绍,北京市作为推进农村地区 “无煤化” 最早的城市之一,自2013年推行散煤治理以来,农村散煤用量已从原来的420万吨下降至30万吨左右。目前,北京市平原地区农村已基本实现 “无煤化”,散煤使用主要集中在300多个山区农村,这些山区农村具有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同时还面临着经济承受力弱、村庄户数较少、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问题。煤改电、煤改气等适用于平原农村的清洁取暖方式在山区农村难以实现,其适用性也存在一定问题。在煤改电和煤改气都“走不通”的情况下,“煤改生物质”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瞄准北京市山区农村散煤清零目标,出台更加细化的生物质清洁取暖支持政策,加大试点示范,成为不少与会专家的呼声。

“建议研究出台北京市生物质代煤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实现‘散煤清零’。”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北京能否在全国率先实现散煤清零,不仅对北京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示范意义。

“生物质能是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能源,用之为宝、弃之为害。所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应引起各个行业和各地政府的足够重视。北京市有条件在全国率先实现散煤清零,应该坚持做下去。”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表达了类似观点。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原首席专家李景明则坦言,北京的散煤清零高投入模式或许暂时不适用其他地方,但从引导政策和引领示范的角度来看,北京的作用无可替代。他建议利用现有技术及工程设施设备,在北京建设更多的生物质清洁供热试点,成熟后可向全国推广。

技术产品不断进步,生物质供暖是刚需

“我国的清洁取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在资源条件允许的地区基本实现了煤改气、煤改电,培育了居民对冬季清洁供暖的需求。现在,生物质清洁供暖将对于全面实现农村清洁供暖、防止部分地区返煤发挥关键的支撑和兜底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董仁杰教授表示。

那么推动生物质供热,北京是否有足够的原料?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副处长张博介绍,北京市仅园林绿化废弃物就达到520万吨每年,随着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实施,绿废以每年3~5万吨的数量增长。而60%以上的园林固废都采用粉碎还田的模式处理,高附加值的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比例仅为19%,北京市园林固废能源化利用发展空间较大。

资源有保障,技术同样有支撑。据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任彦波介绍,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生物质清洁取暖与供热行业发展快速,行业标准体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一批覆盖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成型设备、生物质炉具、生物质锅炉等标准。生物质炉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无论是技术产品、工业设计,还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实现自动点火、自动进料、自动启停,甚至遥控操作,燃料适配炉具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在国家大力推进北方清洁取暖改造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是在不具备改电改气条件的农业生产领域,中小型生物质锅炉取暖与供热具有迫切的市场刚需。

北京盛昌益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介绍了2023年在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选择了两个村所做的试点情况。“生物质炉具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上与煤改气、煤改电相比优势较大,在运行成本方面与空气源热泵对比也有一定的优势。试点用户普遍反馈生物质采暖干净又方便,虽然燃料用量比煤略高,但供暖效果与煤相当,燃烧后的草木灰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实现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为北京市全面实现“无煤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也是最佳解决方案。”

不应过分关注氮氧化物忽视环境效益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对于生物质供热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专家呼吁应在充分调研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我们做市场推广的时候,用户问的最多的是环保部门让不让用,具体到省里政策不一样,市里还不一样,县里还不一样,不同地区的环保部门对生物质供热的态度不一,有的让用有的不让用,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扰。”哈尔滨哈东新春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佩军表示。

董仁杰认为,生物质能供暖环保标准的制定应更科学合理,不应过分关注氮氧化物而忽视了生物质能实际的环境效益;事实上欧洲、美国在生物质炉灶的排放标准中都不包括氮氧化物,但是很重视PM2.5。

对此,北京大学研究员沈国锋持类似观点。他表示,对于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的控制,不仅需要考虑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很重要。生物质清洁供暖新技术和燃料在多种污染物上具有减排优势。而且,随着燃烧效率和热效率的提高,生物质消耗量也将下降,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总排放量。因此,生物质炉具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值得讨论。

全联新能源商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彪建议,生物质相关标准应该实行差异化,这对行业发展有利,也是切合实际的。建议实事求是地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供热独立排放标准,把握好“松紧度”,不能太低,更不能过高。应综合考虑地域属性,建立“农村乡镇”“县域”“城市建成区”三级排放标准,梯次提高。生物质具有零碳负碳排放属性,应大力提倡生物质代煤行动,进行全国性部署,整治各类限制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的文件、规定。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秘书长张大勇认为,应出台两个强制标准,即炉具质量强制性标准和燃料质量强制性标准,通过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来规范行业,控制炉具排放水平,两个强制性标准的出台将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产业链成熟发展是关键,破除藩篱仍需政策支持

原料高度分散、收集困难、价格偏高等是生物质产业的“通病”。此外,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也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发展。

对此,吴吟建议,农林废弃物的处理应由政府主导,系统谋划、系统参与。一方面,应采取市场化机制,例如对生物质炉具进行一次性补贴,对燃料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上,政府部门应当与行业协会共同研究,制定出能够获得广泛支持与认可的政策。同时,要紧密联系企业,使政策更好地适应市场机制,政策应具备全过程性而非局限于单一环节,而且要做到透明、可预期。

张大勇认为, “十五五” 期间,随着宏观政策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对排放管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将农林固废高质化利用纳入到双碳目标体系内,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公众广泛参与的模式。对于分散式、分布式、集中式等不同生物质供热模式,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供热模式,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倡导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新形势下,与会专家建议,行业企业要紧跟国家发展大战略,从实现农村“碳中和”角度认识发展生物质能的重要性,融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统筹思考未来的创新与发展方向。会上,30多位专家发出“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农村绿色发展——生物质清洁取暖与供热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倡议”:

一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生态建设;二是鼓励农林固废能源化利用,促进能源绿色转型;三是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大试点样板建设,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