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炉具网讯:冬季取暖是民生大事。今冬供暖季,北京市延庆区6.6万余户农村居民用上清洁能源设备取暖。截至目前,全区各乡镇已订购优质燃煤43.6万吨;“煤改气”共完成79个村庄、20790余户;“煤改电”工程共实施了14个乡镇163个村46157户。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近日,虽然室外温度已达零下,但走进井庄镇井家庄村村民康秋荣的家中,却暖意融融。4间屋子打扫得干净整洁,每屋一组暖气片,伸手一摸,热乎乎的。
走进厨房,墙面不见任何烟熏火燎的痕迹,没有了灶台、柴火、煤灰,燃气灶、吸油烟机、橱柜等城市家庭厨房里的“标配”则一应俱全。不仅如此,一个挂在北墙左侧的白色燃气壁挂炉,很是显眼。康秋荣告诉记者,这是家里2017年新安装的,在它旁边的,是自闭阀和燃气泄漏报警器。
“自从‘煤改气’后,再也不用每天去提煤炉了,院内的煤棚也索性拆了,没了煤灰,家里自然干净了起来。”一说起家里添置的新物件儿,康秋荣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现在我们只需要按一下开关就能调节温度,每天屋里都能保持在20℃左右,不仅方便,用着还暖心、放心!”
康秋荣家使用天然气采暖、做饭,这在村中不是个例。据了解,在井家庄村,已有大部分的农户,拆掉了柴火灶台、扔掉了小煤炉子。
据悉,2017年,区城管委从井家庄村附近沿线燃气管网,引出燃气管线,铺设到了村内。这样一来,村民拥有了冬季清洁取暖的充足气源。从2016年实施“煤改气”以来,截至目前,延庆区共完成79个村庄、20790余户。
靠近气源的村庄凭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实现了“气代煤”,而在燃气管网辐射不到、气源不足的广大农村地区,电力则因其无处不在、极为方便的可获得性,成为清洁取暖的重要支撑。以空气源热泵为代表的“电代煤”,也是延庆区目前在农村地区主推的又一个清洁能源取暖路径。
“以前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外面去添煤生炉子,屋里屋外到处是煤渣煤灰,村子里也都是黑烟。年纪越来越大,炉子慢慢提不动了,子女平时又不常在身边,特别不方便。现如今用上了电取暖,简单省事儿,还干净,每月交的费用也跟烧煤差不多,但这取暖效果可是一点儿没打折扣。”去年10月底,延庆镇鲁庄村近180户村民家中已全部完成“煤改电”,在村民鲁德华家,一台用了几十年的煤炉子,已被他扔到了院子的角落里,“煤改电”带来的实惠,让鲁德华连连称赞。
据了解,鲁庄村是列入2020年“煤改电”项目地区之一。去年,区农业农村局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原则,科学选定改造方式,明确区农业农村局、乡镇、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型煤设备供应企业职责,循序渐进推进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将村民家中原来取暖用的煤炉换成空气源热泵,只要一按开关,屋里很快就能暖和起来。
如今,走在鲁庄村,看不到烟囱里冒出黑烟,空气中也闻不到燃煤产生的刺鼻气味。大多数人家的室内外墙上都挂上了空气源热泵的外机和内机,可以根据天气变化自行调控温度。
自2015年延庆区以旧县镇白河堡村和大庄科乡铁炉村为试点开始“煤改电”工程以来,截至目前,延庆区“煤改电”工程共实施了14个乡镇163个村46157户。
为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延庆区在实施“煤改清洁能源”的同时,还对未实施“煤改清洁能源”的村庄实施了优质燃煤替代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各乡镇已订购优质燃煤43.6万吨。在系列措施的持续发力之下,全区每年燃煤使用量逐渐减少。
自煤改清洁能源实施以来,延庆区相关工作人员就扎根农村,进门入户,从宣传到设计,从施工安装到测试,从运行到售后服务,构建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流程,用辛勤和汗水,改写了延庆区农村地区烧煤取暖的历史。
扫码申请加入
农村清洁取暖赋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