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处

实地探访“张同学”家乡农村取暖的思考

中国炉具网    作者:炉具网    来源:炉具网    日期:2021-12-21 09:23:56    浏览:2621
100

        炉具网讯:起床、做饭、喂狗、养鸡、嘎肉……2021年11月,一个叫“张同学”的短视频博主迅速走红。被称为“写实派李子柒”的他,凭借用流水账式视频演绎东北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单身生活,一周涨粉617万,单条视频播放超2亿,46个作品引流超过1600万, 引发大批网友模仿。

        然而,就在张同学在多平台刷屏的同时,他的多个危险操作,也引起中国消防的注意:“喂,张同学!你违规了!”

        炕上摆火盆,再来上几盅,这是“张同学”和二涛、青云大叔的最爱。在张同学的视频中,取暖用它、烤火腿肠用它、吃炭火锅也用它……但火盆取暖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安全隐患,而且火盆已经将席子碳化,容易引发火灾。

        “张同学”的取暖方式在当地是否普遍?当地农村的取暖现状如何?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老百姓今冬能否安全温暖过冬?为普及清洁取暖知识,提升节能环保意识,助力农户安全温暖过冬,12月13日,中国农村能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一行来到“张同学”所在的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建一镇,向该镇镇长了解了当地的农村取暖现状,实地探访了张同学的拍摄现场,并进行了入户宣传调研工作。

实地探访了张同学的拍摄现场,并进行了入户宣传调研工作

        内容是演绎,不代表当地取暖现状

        据建一镇分管文化旅游的闫副镇长表示,建一镇下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8万人,土地2.2万亩,当地农户经济来源以种植玉米、水稻、大棚蘑菇与苹果为主。谈及“张同学”视频中的取暖方式是否是当地农村的真实状况,镇长表示,灶连炕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主要取暖方式,与张同学视频中的生活场景类似,只不过张同学是以老房子为场景来记录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拍摄视频的小屋是他爷爷的老房子,实际上平常不住人,作品中的火盆、土灶、土炉子更像是一种“演绎”,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并不能代表目前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

        据闫副镇长介绍,“张同学是当地一个普通村民,他拍摄短视频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他做过大货司机、开过修理厂、养过鸡,但几次创业都失败了,这次拍摄短视频,是他的再创业。因为热爱短视频,去年7月份,张同学开始涉足自媒体行业,从最初帮别人拍摄运营到现在走到前台,内容策划、拍摄、剪辑都是以他为主进行,没有所谓的团队,也没想到能意外走红。”对于下一步内容创作方向,闫副镇长表示,政府不会过多干涉张同学拍摄内容,会为他做好服务,但相信张同学会立足农村、帮助农民,以带动乡村发展为目的进行总体规划。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希望能借助张同学的网红效益,为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多做宣传,也会组织乡亲种植蘑菇、地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为日后做准备。”

张同学家的生活用能实现“多能互补”

        张同学家的生活用能实现“多能互补”

        来到张同学的视频拍摄地,一座外墙修饰过的老房子,在周边白墙红瓦的村落里显得有点陈旧和另类。张同学因为拍摄视频不在家,家里人来人往都是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走进屋内,家里稍有暖意,视频里出现的大灶旁那台道具式的炕炉正在烧着煤炭,一股扑鼻的二氧化硫味儿充斥着房间,炕上被烧焦的席子和旁边躺着的猫猫享受着冬日的温暖。在另一个屋,那个常常被大家热议的烤火盆静静的躺在角落,等着下一次上镜使用,在灶间的煤气灶,不知道做下一顿早餐会不会派上用场。一个烧柴的大灶、一个老旧的燃煤炉具、一个炭火盆和一个煤气灶,做饭、取暖、热水、喂猫,张同学家的生活用能已经实现多能互补。

        手戴白手套,穿着黑布鞋,身着墨绿色棉衣,我们终于等到了视频拍摄归来的新晋网红“张同学”。因为用火炕和炭盆取暖在村里较为常见,煤气中毒的事件在当地也时有发生。为此,我们与张同学进行了沟通,希望张同学要注意家里的取暖安全,并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视频创作中正确引导大家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注意安全取暖,为普及清洁取暖知识,提升节能环保意识,助力农户安全温暖过冬发挥宣传引导和警醒作用。同时建议未来把国家对人居环境改造与清洁取暖的好政策、好产品、好技术在其内容中得到宣传和推广,为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张同学当地村民以烧柴取暖为主,“灶连炕+小煤炉”是标配

        当地村民以烧柴取暖为主,“灶连炕+小煤炉”是标配

        当地村民的实际取暖情况如何?走进周边农户家的小院,家家户户房前整齐的码放着柴垛,有的人家有菌棒和少量的煤炭。房屋普遍是三间房,一左一右两间房分别安装有灶连炕和小煤炉用来取暖,两套“灶连炕+小煤炉”基本是每家的“标配”,做饭有燃气灶、电饭锅,已经是电气化设施。大灶烧木柴和玉米芯,基本常年会烧,只不过到了冬天烧的时间会更长一点。取暖炉一般烧煤,但这里通炕的取暖炉格外娇小,也看出来比较省煤,一年平均也就烧1吨煤左右,按照以往煤炭价格也就700多元,加上电费和煤气费用一年生活用能费用超不过1500元。照以往冬天的习惯,现在已经在烧煤取暖了,但因为今年煤价太高,用煤的人明显少了。

        “今年煤价2000多一吨,比去年高了700元,太贵了,买不起。我们这里柴禾多,现在几乎都在用木柴取暖。现在天气还不是太冷,炉子还没生火,平时就烧火炕取暖,等天特别冷的时候再点炉子,今年计划就烧柴过冬了,实在不行再用小太阳或暖风机辅助一下。”一位大姐说到。

        据了解,当地政府还零星的做了电暖炕改造,除了政府补贴一定的金额外,农户需自己支付600元,改造方式大部分是在火炕的基础上铺设一层电热板,天不太冷的时候就用火炕取暖,天气特别冷再打开电暖炕作为补充热源,方便又快捷。

        谈及收入情况,某村民表示,“我们村人均耕地一亩,大多种的是玉米,一年收入也就2000~3000元,年轻人都在外打工挣钱,作为长辈,首要任务是要把房子盖漂亮为孩子娶媳妇做准备,冬天取暖能少花钱就少花。”

张同学当地村民以烧柴取暖为主

        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村清洁取暖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减少大气污染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农村生活环境与炊事取暖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但现实中也确实还有很多农村居民在使用落后的炊事取暖设施,不仅影响生活环境,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但这是否意味着像“炉灶炕”这样的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应该被“一刀切”,一步迈入“电气化”时代?农村清洁取暖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政策应该如何有效引导和推动?如何真实落实因地制宜?以下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因地制宜是农村清洁取暖可持续的前提。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是检验一项政策成效的最终标准。近年来,农村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应该说“双替代”在有条件的北方农村地区成效显著,但时不时的出现了防污染与保民生“撞车”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没有因地制宜的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来满足农户的取暖需求。由于我国北方农村地域辽阔、情况复杂,气候条件不同、人员分散、经济发达水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且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他们长期以廉价的散煤和免费的薪柴、秸秆取暖,经济承受能力弱,这种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改气改电是好,干净方便,谁不愿意用呢?核心问题是很多农户用不起,用不起的东西就不可持续、就没有生命力,返煤就是必然选择。就像央视报道的山西运城冯村乡被封炕的老人,尽管“煤改气”“煤改电”有政府补贴,但这项惠民政策并没有为她带来实惠。农村地区以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失独、孤寡老人群体居多,他们习惯了炕灶烧柴取暖,而且烧柴更是零成本,他们对清洁能源的消费有心无力,而且用电用气取暖,效果往往比不上烧煤烧柴。

        炉灶炕升级改造是农村取暖的现实需求。从现实情况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仍将长期存在,所以农村清洁取暖不能照搬城市模式。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采用炉具烧煤和薪柴分散取暖的方式,不仅充分结合了地方资源条件,同时也符合居民生活习惯,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实事求是的从农村资源禀赋、居民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传统采暖方式大力推进清洁取暖炉具、节能灶炕的研发、推广和使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产品的升级替换,并在资金、政策、舆论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效应最大化,才符合农村实际,才是真正务实的办法。

        传统与现代集合是未来农村取暖的方向。长期来看,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国家战略与农村清洁取暖政策推动下,农村用能电气化是清洁取暖的终极目标,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短期来讲,在秸秆和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推行生物质取暖;在农村人口密度低、农户居住分散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炉灶炕取暖则可以较低成本解决问题。所以农村用能也将中短期内仍处于传统用能方式与现代能源相集合的多能互补“新常态”当中,只有充分调动市场机制,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为传统工艺赋能,才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传承与现实需求,才是农村清洁取暖未来的方向,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100
版权保护声明:炉具网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联系。

最新资讯